红古区“田头智慧小站”全覆盖,助力农产品采后损耗降低30%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智慧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。在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,一项名为“田头智慧小站”的农业创新项目正在全面推进,旨在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农产品采后损耗,助力农民增收。
红古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。近年来,红古区紧紧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的目标,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。在此背景下,“田头智慧小站”应运而生。
“田头智慧小站”是红古区农业部门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打造的一个集农产品产后处理、保鲜、物流、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。该平台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实现了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,有效降低了农产品采后损耗。
据了解,红古区“田头智慧小站”已实现全覆盖。目前,该区已在各乡镇建立了多个“田头智慧小站”,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便捷的农产品产后处理服务。这些小站配备了先进的保鲜设备、分拣设备、包装设备等,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的产后处理需求。
在“田头智慧小站”的帮助下,红古区的农产品采后损耗得到了显著降低。据统计,通过该平台处理的农产品,采后损耗率降低了30%以上。这不仅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,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以红古区某蔬菜种植户为例,该农户以前每年都会有大量蔬菜因采后处理不当而损耗。自从加入“田头智慧小站”后,他的蔬菜损耗率从原来的20%降低到了10%。这不仅让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还让他获得了更高的收入。
此外,“田头智慧小站”还通过搭建电商平台,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。农民可以通过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,省去了中间环节,提高了利润空间。同时,平台还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、包装设计等服务,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。
红古区“田头智慧小站”的成功实施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智慧农业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,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作出更大贡献。
总之,红古区“田头智慧小站”全覆盖,农产品采后损耗降低30%的成果,充分展示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红古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,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