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/>

烟雨兰山示范带:一条公路激活一片山,乡村振兴的城关样板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15 2025-05-15 16:07:34 评论:0

  

  在兰州市城关区的皋兰山麓,一条蜿蜒25公里的伏直公路如同绿色丝带,串联起星罗棋布的农家乐与蓬勃发展的文旅项目。这里正是城关区倾力打造的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,通过基础设施升级、产业融合与生态治理的“组合拳”,不仅重塑了乡村面貌,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“金色引擎”。

  基础设施筑基:从泥泞小路到致富通途

  截至2023年底,城关区累计建成农村公路41条,总里程达124.776公里,这些道路如同毛细血管般激活了山区的经济活力。伏直公路的改造尤为关键,过去崎岖的山路如今已变成双向车道的景观大道,沿线增设的绿化带和休憩设施,让游客的通行时间缩短30%,而沿途的视觉享受却延长了不止一倍。头营村村民王建军回忆:“以前拉货上山要颠簸两小时,现在半小时直达,我们的新鲜野菜当天就能端上城里人的餐桌。”

  产业融合创新:农家乐集群的“三级跳”

  示范带内170余家农家乐并非简单复制,而是形成“知味—休闲—康养”的梯度布局。以头营村为例,通过“统一规划+农民自建”模式,2009年至今已培育出年营业额超300万元的兰山小镇项目,采用“企业出资+村民出地”的合作方式,仅分红就为村集体带来40%的收益。泊云湾农家乐负责人马元涛特别提到 *** 的精准扶持:“外墙立面改造、沿线花卉种植只是‘面子’,区 *** 组织的120人摄影团队帮我们打造网红打卡点,这才是‘里子’——去年暑期客流量直接翻番。”

  生态治理赋能:擦亮“烟雨兰山”金名片

  城关区开展的“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”行动,让示范带实现从环境整治到美学升级的跨越。曾经杂乱的违章建筑区,如今变成缀满波斯菊的景观步道;废弃的采石场通过生态修复,转型为可容纳200人的星空露营基地。伏龙坪街道办主任李霞用数据说话:“去年示范带PM2.5年均浓度下降12%,而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从3小时增至6.5小时,生态价值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。”

  社会效益倍增:人才回流与品牌溢出

  示范带建设催生了“两栖农民”新群体——白天经营民宿,晚上直播卖山货的90后张雯便是典型。她开发的“皋兰山野菜盲盒”通过电商平台月销2000单,带动周边20户农户户均增收1.2万元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品牌效应:2024年城关区农业招商会上,8个文旅项目签约落地,总投资达4.3亿元,其中60%的投资方明确表示是受“烟雨兰山”IP吸引。

 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,这条示范带正酝酿更宏大的蓝图。据城关区乡村振兴局透露,二期工程将延伸至海拔更高的二营村,规划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和中医药研学基地,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。正如农业专家魏教授的评价:“这里用一条路激活一片山,用一片山富裕一方人,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‘城关样板’。”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