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并网发电,为农户带来绿色财富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9-08 21:50:29 评论:0
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并网发电,为农户带来绿色财富
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和扶贫工作的重视,红古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创新扶贫模式,成功打造了一座集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于一体的扶贫园,并于近日实现并网发电。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,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
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位于该区某乡村,占地面积约100亩。扶贫园采用“光伏发电+设施农业”的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相结合,实现了绿色能源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。在扶贫园内,光伏板覆盖在设施农业大棚的顶部,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,又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效率。

据了解,该扶贫园共安装了2000块太阳能光伏板,总装机容量达500千瓦。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,光伏板每天可产生约4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。这些电力通过并网发电,不仅满足了扶贫园自身的用电需求,还为当地电网贡献了绿色能源。

更为可喜的是,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还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扶贫园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将农户纳入产业链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。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扶贫园,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,还能在扶贫园内打工,增加劳务收入。

据悉,扶贫园的棚顶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每户农户带来3000元的分红。这一分红收入对于当地农户来说,无疑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。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,这笔分红将有效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,助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。

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的成功并网发电,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绿色财富,还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。扶贫园在发展光伏发电的同时,还引进了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,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。这些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,进一步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。

此外,扶贫园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。在光伏发电过程中,扶贫园严格遵循环保标准,确保发电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。同时,扶贫园还积极推广节水、节肥等环保措施,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。

总之,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的并网发电,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绿色财富,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这一创新扶贫模式,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更多像红古区这样的扶贫园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为我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