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法水渠修复工程竣工,永登县3万亩旱田重焕生机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9-04 10:50:28 评论:0
千年古法水渠修复工程竣工,永登县3万亩旱田重焕生机

近日,位于甘肃省永登县的千年古法水渠修复工程宣告竣工,这一历史悠久的灌溉系统得以激活,为当地3万亩旱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永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,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县。这里的古法水渠,始建于唐代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它以独特的地下暗渠形式,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,将山泉水引入田间,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。然而,随着岁月的流逝,古法水渠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,灌溉功能也大打折扣。

近年来,永登县高度重视古法水渠的保护与修复工作。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,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,投入大量资金,对古法水渠进行了全面修复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古法水渠修复工程终于圆满竣工。

此次修复工程,严格按照古法水渠的原貌进行,力求恢复其历史风貌。修复过程中,施工人员克服了诸多困难,如地形复杂、地下水位高、施工环境恶劣等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,古法水渠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修复后的古法水渠,全长约30公里,覆盖了永登县3万亩旱田。如今,随着灌溉系统的激活,这些旱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农民们纷纷表示,古法水渠的修复,让他们看到了希望,对未来农业生产充满信心。

古法水渠的修复,不仅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还具有重要的历史、文化和生态价值。首先,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其次,古法水渠的修复,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最后,古法水渠的修复,对于保护生态环境、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在今后的工作中,永登县将继续加大对古法水渠的保护力度,确保这一千年灌溉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。同时,还将积极推广古法水渠的修复经验,为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借鉴。

总之,永登县古法水渠修复工程的竣工,标志着我国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保护生态环境、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。这一成果,必将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