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并网发电,为贫困家庭带来年分红3000元/户的阳光收入

在推进绿色能源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背景下,我国红古区积极探索“光伏+设施农业”扶贫模式,近日,该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成功并网发电,为当地贫困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阳光收入,每户家庭每年可分红3000元。
红古区位于我国西北部,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。近年来,红古区把光伏发电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,积极发展“光伏+设施农业”扶贫模式,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,实现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。
据了解,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占地1000亩,总投资1.2亿元,建设了1.5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和1000亩的设施农业基地。光伏发电项目采用单晶硅光伏板,年发电量可达1500万千瓦时。设施农业基地则以蔬菜、水果、花卉等为主,实现了农光互补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
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的并网发电,不仅为当地贫困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,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的同时,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居民收入。设施农业基地则通过土地流转、劳动用工等方式,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。
在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,每户贫困家庭都可以享受到年分红3000元的政策。这一分红政策,让贫困家庭在享受绿色能源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的成功并网发电,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能源问题,还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农民收入。
在未来的发展中,红古区将继续加大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力度,不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,提高设施农业水平,让更多贫困家庭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阳光收入。
总之,红古区光伏+设施农业扶贫园的成功并网发电,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阳光收入,为我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红古区及周边地区的贫困家庭将逐步实现脱贫致富,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