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中县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全省推广,村民参与率高达95%
近年来,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。甘肃省榆中县在乡村治理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——实施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,该模式已全省推广,村民参与率高达95%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。过去,由于乡村治理手段单一,村民参与度不高,乡村发展面临诸多困境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榆中县积极探索创新,于2018年推出了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。
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以村民自治为基础,通过设立积分标准,对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、改善村容村貌、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。积分可以用于兑换生活用品、享受公共服务等,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。
在实施过程中,榆中县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科学制定积分标准。根据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实际表现,设立了一系列积分项目,如环境卫生、邻里互助、产业发展等,确保积分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。
二是广泛宣传动员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、发放宣传资料、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,让村民充分了解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,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。
三是强化组织保障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,负责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
四是注重积分兑换。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得积分后,可以到指定的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、享受公共服务等,让村民切实感受到“积分制”带来的实惠。
五是严格监督考核。对积分评定、兑换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,确保公平公正,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现象。
自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实施以来,榆中县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乡村产业发展迅速,村民收入稳步增长。据统计,目前榆中县村民参与率已超过95%,成为全省乡村治理的典范。
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的成功推广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,借鉴榆中县的经验,创新乡村治理模式,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总之,“积分制”乡村治理模式在榆中县的实践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。相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后,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,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