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农科院旱作技术在埃塞俄比亚助力玉米产量翻两番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7-01 01:50:40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,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。在我国,兰州农业科学院(以下简称“兰州农科院”)一直致力于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。近期,兰州农科院的旱作技术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取得了显著成果,成功助力当地玉米产量翻两番,为非洲地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兰州农科院成立于1958年,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成立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。多年来,兰州农科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,积极开展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。此次在埃塞俄比亚的成果,正是兰州农科院旱作技术研究成果的又一体现。

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,是一个农业大国。然而,由于气候干旱、水资源匮乏,当地农业生产一直面临严峻挑战。为了提高玉米产量,埃塞俄比亚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,引进先进农业技术。在此背景下,兰州农科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开展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。

在合作过程中,兰州农科院专家团队针对埃塞俄比亚的气候特点,研发出一套适合当地旱作种植的玉米品种。该品种具有耐旱、耐瘠薄、抗病虫害等特点,能够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高产。此外,专家团队还针对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,制定了相应的旱作种植技术规程,包括播种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。

经过几年的试验推广,兰州农科院的旱作技术在埃塞俄比亚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统计,应用旱作技术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,平均亩产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,产量翻了两番。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,还为埃塞俄比亚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兰州农科院的旱作技术在埃塞俄比亚的成功应用,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背景下,这一成果也为我国与其他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兰州农科院将继续加大旱作农业技术研究力度,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。

具体来看,兰州农科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:

1. 优化品种选育:针对埃塞俄比亚的气候特点,兰州农科院专家团队选育出了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,这些品种在干旱、贫瘠的土壤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产量。

2. 创新旱作技术: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兰州农科院专家团队研发了一套适合埃塞俄比亚的旱作技术,包括合理密植、节水灌溉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。

3. 培训农民:兰州农科院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科学种植意识。

总之,兰州农科院的旱作技术在埃塞俄比亚的成功应用,为非洲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我国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,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