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老街:激活历史,讲好故事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13 2025-05-06 18:50:50 评论:0

  

  在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上,兰州老街以一场名为“河西走廊·金城古道”的大型沉浸式光影盛典,重新点亮了千年驼铃的文明记忆。这场为期数月的文旅盛宴,累计吸引游客超67万人次,相当于每日有近万名访客穿越时空隧道,在光影交错中触摸历史的脉搏。

  丝路光影:科技与历史的交响诗

  夜幕降临时,老街的青砖黛瓦化作巨幅投影画布,数字技术将莫高窟飞天、嘉峪关城墙等河西走廊五大世界文化遗产符号动态复刻,形成长达1.2公里的流动文化长廊。游客手持特制“通关文牒”,可在七个主题驿站打卡互动——这种设计巧妙呼应了古代商旅持牒通行的历史场景。据现场摄影爱好者描述,当张掖丹霞地貌的光影投射在仿古建筑群上时,“仿佛岩浆在砖石间流淌,又似丝绸在夜风中起舞”。

  文化解码: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

  活动突破传统文旅项目“只可远观”的局限,邀请非遗传承人驻场表演兰州鼓子、凉州攻鼓子等濒危艺术。金城关大舞台同期推出的63万人次参与的联动演出,更形成“一街一关”的文化共振效应。历史学者特别关注到“驿站情景剧”环节:演员身着复原唐代服饰,用河西走廊方言演绎粟特商队的故事,这种“语言考古”式的呈现让尘封的敦煌文书变得可感可触。

  流量密码:文旅融合的范式创新

  对比同期兰州野生动物园7万人次的熊猫主题展,老街项目以文化深度实现流量跃升。运营方透露的“21项配套举措”包含智能导览、多语种解说等细节服务,如同为游客配备“电子版玄奘向导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日均19万人次的峰值客流,相当于整座兰州市约4%的人口同时涌入这片0.5平方公里的历史街区,其密度堪比春运时期的火车站广场。

  这场盛典的余韵仍在扩散。6月初,29国驻华使节在敦煌举办的河西走廊推介会上,兰州老街的案例被作为“城市文化IP孵化”的典型样本。当驼铃变成数据流,商道化为光纤网,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证明:真正的历史从未沉睡,它只是等待被重新讲述的方式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